水電技術標準"走出去"短板待補
發布時間:2019-11-04
我國水電行業的勘探、設計、施工水平目前均走在世界前列,然而水電技術標注“走出去”仍面臨標準體系、體制機制、咨詢能力等諸多短板。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獲悉,我國將在2022年全面完成水電技術標準的英文翻譯出版工作。屆時,水電“走出去”將具備強有力的標準支撐。
據了解,我國適時正式以中英文版發布確定后的標準體系成果,旨在讓國外機構、企業等充分認知中國水電技術標準的發展狀況,加快我國水電技術標準體系與國際接軌。
■■ 國際認知度較低
我國缺乏標準外文版水電技術標準,導致水電標準在國際上認知度較低外,加之體制機制等問題,嚴重制約了水電技術標準“出海”。
據了解,國外成熟水電行業標準體系中,管理標準占比相對較少,涉及社會安全、環境保護、業內競爭規則等重大規定多由政府部門以法令、法規或者指導意見的形式頒布執行。
“西方和歐盟標準體系主要是按構筑物、巖土工程、設備功能、環保等建立起來的。”一位參與水電行業標準體系制定的人士介紹,而我國水電行業標準體系參考前蘇聯模式按照專業分類建立,管理標準占比較大。
“國外水電技術標準編制過程涵蓋的范圍更寬,有的標準編制包括了項目的勘測、設計、施工和試驗等工程實施工程的主要環節。例如,美國水電標準USACE把水電涉及的各專業整合成了綜合標準。”上述人士表示,而中國企業在國外水電工程中使用的中國標準有國家標準GB、能源標準NB、電力標準DL、水利標準SL、計量標準(JJF、JJG)以及水電標準SD等類別,水電標準缺乏綜合性、系統性。
為系統解決水電技術標準問題,我國于2015年啟動了中國水電技術標準國際化研究,水電技術“走出去”的標準按照勘測、設計、施工建造、運行維護的全生命周期編制,編制內容比國外技術標準更詳細,專業性更強,專業門類更齊全。“不過,我國水電技術‘走出去’的標準內容雖多,但敘述過于原則化,缺乏必要的原理闡述。”上述人士直言,海外水電項目總體以建設項目為主,涉及運維的項目樣本太少,比如三峽集團收購的兩個海外項目運營,還沒有運維的實踐。
■■ 多頭管理成關鍵制約因素
水電行業專家一致認為,我國水電技術標準“走出去”認可度偏低的根本原因,在于體制機制的制約。由于水電行業管理機構多次變動等因素,水電標準化管理體制機制長期滯后,從管理部門看,水電行業技術標準存在“多頭、分散”的管理問題。
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,從管理機構看,規劃設計、設備、施工等不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屬不同管理機構,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秘書處承擔單位分屬不同單位,條塊分割,協調難度較大。
對于上述問題,業內專家建議,應發揮大型水電企業以及各類學會、協會的作用,形成我國水電企業的技術標準體系,逐步解決水電技術標準由政府單一供給的模式。
■■ 咨詢設計能力需強化
業內專家還建議,水電技術標準“走出去”要加強不同地域國家國情的研究,增強標準制定和修訂的通用性和適用性,便于技術標準在“走出去”的過程中更好地對接使用。另外,要鼓勵中國專家積極參與國際水電標準的編制工作,把中國標準轉化成國際標準,同時融入中國近年來大型水電設備發展的新技術、新方法,提升國際話語權。
業內普遍表示,要提升能源行業標準國際化水平,推動我國水電技術標準“走出去”,首先要將中國標準翻譯成高質量的標準外文版,目前標準翻譯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國際項目的需求,需要全面開展、大力推動水電行業技術標準翻譯工作。
此外,推動水電技術標準“走出去”的另一個有效途徑,是推動咨詢設計“走出去”。據了解,我國設計咨詢起步較晚,并未成熟,目前咨詢設計被動跟在施工企業后面,失去了中國水電技術標準從源頭上推廣的先機。對此,業內專家建議,鼓勵中國設計咨詢機構積極參與國際競爭,樹立中國高端咨詢公司形象。